请选择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问题车 > 曝光问题车

风浪还是曙光?2023车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2对于所有行业而言,注定是极其苦难的一年,尤其是以汽车为代表的重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加之世界范围内国际格局非常的动荡紧张,国内老百姓还要面对口罩事件带来的影响,让每一个家庭都过得无比的艰难。到2022年为止,已经三年时间了,这三年,经济倒退、生活紧张,对于高消费最具代表性的家用车领域,面对新的2023年,仍然需要面对多重冲击与挑战。‍

现如今,生活成本不降反升,比如我们买菜的时候要花费更多的钱,而且我们现在的消费也逐渐的降低,冲动消费的行为也越来越少。出行的时候打车费也变得越来越贵。而对于车企而言,汽油价格越来越贵,单车利润的持续走低,也因此在新能源领域迎来了一波小高潮,对于刚需购车的家庭来说,为了长期的用车成本,新能源确实成为了更好的选择,车不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生活提供便利。但除此之外,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各家车企去面对,新的一年,行业竞争将更加的激烈。

急需消化掉的高企的库存

经历了2022年全年上下半场两轮的疫情,导致车企的生产节奏和销售节奏被彻底打乱,虽然主机厂在生产端通过各种手段努力确保生产,但终端消费不旺的局面却难以逆转。如此的情形之下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让终端经销商库存的大量堆积。最新一期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2年1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5.3%,同比上升9.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6.3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这个数据仅次于今年4月疫情爆发时。面对新的一年,消库存当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一波促销或许会带来一些好的效果。‍

低迷经济下的消费需求

与库存积压“相辅相成”的,就是消费需求的下滑,买车的人越来越少,或者说没有刚需购车的客户暂时打消了购车的想法,而面对经济的萎靡,这样的趋势或许会在2023年的一段时间里得到延续。消费能力下降的一个最明显的证明是今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的热度不再,消费需求的急剧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吃穿用度都在节约着开支,那么汽车的销量当然会收到巨大的打击。‍

新能源或将不再高增长

2022年燃油车的下滑颓势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而其中的几个月迎来的小幅度增长更是完全依靠新能源市场高速增长支撑的。但新的一年,随着刚需购车用户越来越少,新能源很难还能继续凭一己之长带动车市的稳步前进。并且在燃油车领域,迎来了一波小的福音,首先是油价持续下跌利好于燃油车市的回暖。预期会进入大幅下行周期,低油价将会重新将一部分消费者的注意力拉回燃油车市场。与此同时,混动和增程式也会分散掉一部分纯电用户的注意力。总的来说,整体行业未必会迎来上涨,但新能源的市场占比也许会迎来一定的收缩。‍

合资市场进一步萎缩,购车实用至上

2022年迎来了一波购置税补贴利好,加之老百姓购车思想的转变,自主品牌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虽然很多数据还在最后的统计中,但很多专业人士预测,自主品牌的销量占比将会在今年年底超过50%,客观来看,自主品牌的销量占比在2022年大幅增长,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推动不无关系,除此之外的燃油车领域,凭借着“量大管饱”打天下的自主品牌,让越来越多购车更加理性的客户而选择,未来的2023年,这样的现象或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自主品牌将彻底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淘汰加剧,边缘车企整合将加速

进入存量市场阶段以来,国内车市的整合淘汰就一直在深入推进。据统计,2022年11月,新车上险量非零的品牌共有153个品牌,其中上牌量不足100辆的品牌有38个,上牌量不足1000个的品牌有78个。换而言之,具备千辆以上产销规模的汽车品牌数量不足总数的一半。这其中,近十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土壤给足够多的新生品牌尤其是专注新能源领域的品牌存活的带来了不小的机遇,即便传统汽车品牌仍被淘汰出局,奈何新能源品牌也在此消彼长。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饱和,后续这种情况会被明显遏制。更多的品牌将会被重组合并,或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虽然从多个角度来看,2023年仍然是困难大于机遇的一年,但目前来说,市场处于深度整合阶段,也许在这种加速洗牌的形式下,各种看似不可能的机会才会相继出现,这也造就了无数的不可能。

2023年的车市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诸多阻力正在消散,新一年的市场或将迎来爆发也说不定,希望各大车企咬紧牙关,共同为整个行业未来持续稳定的发展而共同努力,我们期待曾经的车水马龙那一天的到来。‍

猜你喜欢

ICP营运许可证编号:辽ICP备18014831号 辽宁视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百云科技